客戶提供的污水主要為豆制品(豆腐)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的污水,生產廢水主要來自水洗、浸泡和壓濾工藝,主要由洗滌沖洗水、泡豆水和黃泔水組成。該加工廢水主要污染物為COD、BOD5、NH3-N、SS等,沒有其他特征污染因子。針對該工程具體污水水質的特點,本方案擬采用常規的“A/O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該處理工藝較為簡單,操作運行方便,日常費用低廉,出水穩定,主要設備為鋼結構,考慮到周邊環境和衛生問題,故該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決定采用全埋地式結構,上部覆土,種植花木、草坪,進一步美化環境。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廢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廢水處于流動狀態,以保證廢水與廢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廢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該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主要由曝氣鼓風機和專用曝氣器組成,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并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
廢水進入調節池,調節均質后泵入氣浮裝置,去除大部分色度、SS,自流入中間水池,然后由提升泵抽入水解酸化池,其主要功能是在厭氧條件下,小分子化作用,可將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提高廢水的BOD/COD比值,增強廢水可生化性,調節廢水pH值,以利后續處理。其后進入曝氣池,它的主要向池內進行充氧,將空氣中的氧轉移到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絮凝體上,以供應微生物呼吸之需。最后進入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分離的下層污泥進行回流或者流入污泥池,上清液溢流入清水池,在清水池中投加氯片消毒后排放,本單元綜合了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種作用對廢水進一步的處理。